碩士班歷年論文
論文出版年 : 2024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數位人文應用研究:利用網路爬蟲與語言模型分析台灣美術館展覽現象 | 林秀蓁 | 林楚卿 |
論文出版年 : 2023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「唱地方的歌」-試分析我的民謠創作 | 柯濟昇 | 王弘志;陳冠華 |
全球化之下,推動地方文化發展方法之研究 ——以屏東潮州建基路為例 | 陸雨辰 |
王弘志;陳冠華;何崴;凌天
|
眷村文創園區與社區共創培力之研究 -以中壢馬祖新村「元創眷永」社區工作坊為例 | 劉美鈴 | 黃琬雯 |
自媒體時代的展覽策略 | 林宛瑭 | 蘇孟鴻;黃琬雯 |
桃園地區複合式藝文空間的發展與經營 -以「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」為例 | 胡旭村 | 龔詩文 |
後疫情時代(2020-2022)台灣舞蹈藝術線上展演探討 | 邱奕慈 | 陳冠華 |
透明與兩面性 | 劉家秀 | 陳冠華 |
論文出版年 : 2022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涂維政的作品研究: 以關係、參與和美學的核心概念論述 | 蔡旻芝 | 鄒淑慧 |
論文出版年 : 2021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當代藝術的名人化現象探討:以英國藝術家翠西.艾敏 (Tracey Emin)為例 | 張芮瑜 | 蘇孟鴻;龔詩文 |
臺灣地區視覺藝術消費變化之研究 —以2008年~2018年為例 | 游雅珊 | 鄒淑慧 |
論文出版年 : 2020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《視覺藝術》課程教學研究—以桃園市青埔國中為例 | 呂玫瑢 | 龔詩文;沈禎 |
人權博物館教育推廣之研究 -以阿嬤家-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為例 | 姜姵君 | 黃琬雯 |
展覽海報的設計構成之研究 —以 2005 至 2019 年「新一代設計展」為例 | 張雅琪 | 蘇孟鴻;龔詩文 |
戰後臺灣軍旅漫畫研究–以劉興欽、李鴻欽、睫毛為例 | 朱國良 | 沈禎;龔詩文 |
泰雅族織布工藝的圖樣應用研究-以桃園市復興區三位工藝創作者為例 | 薛振中 | 鄒淑慧 |
論文出版年 : 2019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書法練習應用於銀髮族的療癒功能:以桃園醫院日照中心「桃樂居」長者為例 | 謝惠雯 | 鄒淑慧 |
台灣動漫展覽初探:以府中 15 新北市動畫故事館為例 | 許家悅 | 鄒淑慧 |
臺灣藝術博覽會行銷研究:以YOUNG ART TAIPE為例 | 林羽榕 | 鄒淑慧 |
生態博物館活化地方文化產業與社群關係之研究-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之街角館為例 | 童詩淳 | 黃琬雯 |
臺灣漆工藝文化推展與創新 | 李冠儀 | 黃琬雯 |
論文出版年 : 2018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電影社教機構文化局委外經營之比較研究—以北北桃為例 | 江宗穎 | 繆正西;龔詩文 |
文化治理與地方節慶研究:以2014~2017年龍潭魯冰花藝術季為例 | 胡紫瀅 | 鄒淑慧 |
從文學性論黃光男水墨畫中的意象與抽象-以與畫作為例 | 蘇安宜 | 沈禎 |
博物館與文化平權-以國立台灣博物館為例 | 林九汝 | 龔詩文 |
表演藝術進入美術館展覽的現象觀察:以〈社交場〉為例 | 范宇晴 | 阮慶岳 |
文化藝術的返鄉-以桃園藝文陣線為例 | 翁慧齡 | 龔詩文 |
水彩教學參與巴金森日常復健之觀察-以社團法人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病友為例 | 蔡昀庭 | 阮慶岳 |
臺北市商業畫廊群聚現象之研究:1960至2017 | 徐莉晴 | 龔詩文;曾肅良 |
藝企關係之建立與實踐-以藝術銀行企業租賃為例 | 吳佳穎 | 鄒淑慧 |
論文出版年 : 2017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從猶太女性藝術家Helene Aylon作品中探討女性在宗教中的身分認同 | 彭凱鈴 | 李明學;游孟書 |
以農食文化為基礎發展地方創生之研究-臺東池上鄉為例 | 黃渝淓 | 黃琬雯 |
藝術行動與社群參與―以桃園新屋藝術行動計畫為例(2014-2016) | 張凌瑄 | 龔詩文 |
自閉症者的小平台―以鷗提昇文創誌業工作室為例 | 郭美利 | 蘇孟鴻 |
論文出版年 : 2016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榮耀之役,邁向公共的旅程:「喧囂的20年代」女性/同女越界之文化研究 | 王馨娸 | 阮慶岳 |
地方藝文中心與社區文化營造之探討─以中壢藝術館為例 | 楊舒婷 | 謝登旺;鄒淑慧 |
3D立體投影裝置應用於藝術表現之研究─以黃心健「繼承之物」作品為例 | 賴宥良 | 游孟書;沈 禎 |
論文出版年 : 2015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席德進抽象畫研究 | 賴勇霖 | 龔詩文 |
傳統到創新-王清霜漆藝研究 | 陳思穎 | 龔詩文 |
臺灣藝術拍賣市場研究-以景薰樓與羅芙奧為中心 | 林昀 | 龔詩文 |
博物館的非觀眾行銷──以臺北當代藝術館〈地下實驗‧創意秀場〉計畫為例 | 蔡舒文 | 龔詩文 |
論文出版年 : 2014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建築展覽個案研究─以謝英俊2002-2013年間為例 | 今福巧 | 阮慶岳 |
初探專業藝術公關在臺灣發展的可能性 | 李依蒨 | 鄒淑慧 |
城市遊牧影展的發展與意義初探 | 高正芳 | 阮慶岳 |
品牌與藝術跨界合作 ─ 路易威登臺北藝文空間徵件計畫 | 韓慶玲 | 阮慶岳 |
國內藝術基金會在藝術環境的角色初探-以臺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為例 | 楊紋昌 | 阮慶岳 |
心智障礙藝術推廣中介組織之研究—以臺灣畫話協會和宜蘭縣自閉症者福利協進會為例 | 陳欣郁 | 阮慶岳 |
論文出版年 : 2013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醫療機構設置具「療癒環境」要素之藝術空間管理準則—以壢新醫院為例 | 葉彥廷 | 林楚卿 |
臺北當代藝術館應用虛擬社群行銷策略之研究 | 彭裕婷 | 謝慧中 |
藝文空間意象之研究:初探臺北市中山堂之場所性 | 許玲睿 | 鄒淑慧 |
藝術社群與獨立批判-以臺北當代藝術中心為例 | 吳明姝 | 龔詩文 |
臺灣當代公仔研究 以林士弘、不二良、阿推為例 | 曾巧竹 | 龔詩文 |
藝術介入空間之觀察與研究—藝術介入空間之觀察與研究—以臺北當代藝術館〈地下實驗‧創意秀場〉計畫為例 | 朱欣儀 | 鄒淑慧 |
「臺北藝術進駐」與學校藝術教育互動之研究 | 游佩蓉 | 謝慧中 |
無限的反覆與增生 草間彌生創作研究 | 周采薇 | 龔詩文 |
從都市再生看老舊空間再利用-以URS21為例 | 許惠雯 | 阮慶岳 |
以藍海策略分析替代空間之經營 | 張馨元 | 謝慧中 |
「小鎮文創」-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之研究 | 王欣怡 | 謝慧中 |
以「魅登峰劇團」論臺灣當代老人劇場之永續經營 | 彭正宇 | 謝慧中 |
民間老屋活化作為藝文空間之發展現象 ─ 以臺南市中西區之空間為例 | 王瑋琳 | 阮慶岳 |
: 臺灣與越南之間的藝術合作計畫 | 李娜道 | 阮慶岳 |
論文出版年 : 2012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城市場域中的藝文活動研究─以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為例 | 彭尹賢 | 阮慶岳 |
從文化中介觀點探討臺灣藝術策展公司 —以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為例 | 陳僈樺 | 龔詩文 |
阿波羅大廈畫廊經營現象之探究 | 許璧虹 | 謝慧中 |
論文出版年 : 2011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台灣藝文餐飲空間之文化角色初探 | 陳柏吟 | 王德育 |
葉偉立攝影創作初探:1995-2011 | 蔡濟民 | 阮慶岳 |
從替代空間論自主性的藝術發展 | 張雯雯 | 吳介祥 |
從服務行銷論博物館銀髮族推廣─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為標的 | 孫牧塵 | 謝慧中 |
文化消費與生活風格的形塑-以「海邊的卡夫卡」為例 | 何蕙如 | 鄒淑慧 |
論文出版年 : 2010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藝術村作為文化交流之途徑研究—以台北國際藝術村為例 | 陳姵蓉 | 鄒淑慧 |
手工創意商品之特質及發展研究 | 王雅慧 | 翁銘邦 |
中國當代藝術經紀之觀察與研究 | 林君庭 | 鄒淑慧 |
回憶法在博物館高齡學習的應用 | 彭莉閔 | 謝慧中 |
藝術贊助之產品置入行為 | 呂品璋 | 吳介祥 |
戲劇詮釋應用在文學博物館展示之研究 | 葉勻婷 | 鄒淑慧 |
台灣青年藝術家躋身藝術產業之環境條件研究 | 吳佳霖 | 吳介祥 |
高齡族群與博物館資訊展示設計 | 温家瑋 | 謝慧中 |
當代水墨的展覽與詮釋─以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例 | 曾建瑋 | 龔詩文 |
拍賣官養成-制度之探討 | 邱瓊瑢 | 謝慧中 |
論文出版年 : 2009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地方文化館之經營與監督 | 陳佩君 | 王德育 |
飲食文化觀光新思維的建構:以大陸觀光客為例 | 陳怡均 | 謝慧中 |
國際藝術博覽會趨勢初探:以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為例 | 何佳真 | 鄒淑慧 |
台灣小劇場空間的經營與管理之初探 | 張意菁 | 鄒淑慧 |
台灣創意市集消費的連結特質與意義 | 葉芳辰 | 謝慧中 |
博物館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因素之探討 —以鶯歌陶瓷博物館志工為例 | 吳亦真 | 鄒淑慧 |
Web2.0在博物館的應用 | 朱曉俐 | 謝慧中 |
798跨國畫廊之經營模式研究 | 尹怡曄 | 謝慧中 |
大足石刻數珠手觀音造像之探討 | 呂育珊 | 王德育 |
論文出版年 : 2008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論台北市大安區藝文意象之整合與提昇 | 韓欣潔 | 王德育 |
從海德格時間與空間存有探討台灣歷史性建築物保存與再利用議題 | 吳書寧 | 王德育 |
美術館衍生商品行銷策略 | 朱珮瑄 | 謝慧中 |
台灣非營利組織於古蹟保存所扮演之角色 | 吳舜雯 | 謝慧中 |
從我國文化藝術財團法人之財務管理探討其投資行為 | 吳宜婷 | 謝慧中 |
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空間與新世代藝術家藝術生涯發展之關係 | 葉佳琪 | 鄒淑慧 |
兒童美術館之審美教育功能 | 顏兌蓁 | 謝慧中 |
論文出版年 : 2007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從文化外交角度探討文建會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之轉型 | 佟立華 | 徐水仙 ;王德育 |
由身體概念探究藝術家與觀眾的身體 | 王莉莉 | 王德育 |
數位多媒體於台灣博物館展示之應用 | 趙崇明 | 王德育 |
論台灣飲食觀光環境 | 鄧安琪 | 謝慧中 |
論藝術消費中價值與價格的關係:博物館門票與藝術市場價格的訂定 | 許貴雯 | 王德育 |
從特定場域之特質論台灣當代藝術之空間與展覽 | 廖芸菁 | 王德育 |
建立推廣台灣版畫藝術之中介機構 | 余箐憫 | 王德育 |
從地方記憶的保存觀點論台南市地方記憶館之建構 | 陳慧珠 | 王德育 |
台灣企業與所在地的藝文互動 | 陳欣宜 | 謝慧中 |
論顧客關係管理如何運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 | 許雅婷 | 王德育 |
論文出版年 : 2006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台灣流行文化現象中數位影像商品化之建構 | 尤蒔萱 | 王德育 |
從空間角度檢視桃園縣市戶外公共藝術之設置 | 黃拓仁 | 鄒淑慧 |
臺灣酒莊文化行銷之研究 | 陳靜儀 | 謝慧中 |
我國中央行政機關推動國際文化關係單位之角色及策略分析 | 卓珮蒨 | 王德育 |
新竹科學園區藝術空間建置之探討 | 張喬茵 | 王德育 |
從品牌與式樣探討臺灣私人企業上班女性之服裝消費型態與特性 | 孫珮如 | 王德育 |
論文出版年 : 2005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從eBay看線上藝術拍賣市場 | 陳如瑩 | 王德育 |
論全球化時代下地方文化的保存與發展:以文化小鎮鹿港為例 | 施養鵬 | 王德育 |
台灣藝術租賃運作機制之芻議 | 黃嘉菱 | 王德育 |
我國兒童劇團之行銷研究 | 涂麗玲 | 王德育 |
從博物館災害風險之角度檢視桃園縣地方文物館的安全管理機制 | 謝智慧 | 王德育 |
論文出版年 : 2004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論改造高雄視覺藝術環境:鹽埕藝術專區之規畫提案 | 陳媖如 | 王德育 |
桃園縣地方藝文節慶活動之分析與建言 | 郭斯予 | 王德育 |
論無形文化資產的提昇暨商業契機之互動–以文化古都台南市為例 | 陳怡安 | 王德育 |
從跨領域合作趨向論視覺藝術產業之經營策略 | 林文珊 | 徐水仙 ;王德育 |
我國企業專屬博物館應用策略聯盟之研究 | 陳香妃 | 鄒淑慧 |
淡水休閒空間資源的整合與規畫 | 藍復成 | 王德育 |
論文出版年 : 2003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3-D顯像系統在博物館之展示應用 | 王啟仲 | 王德育 |
建立鷹歌陶瓷產業之品牌 | 王雅玟 | 王德育 |
從合作的觀點論述BOT模式中公立博物館之經營管理 | 黃瑞玲 | 王德育 |
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智慧財產權之研究 | 李芙蓉 | 王德育 |
文物藏數位化之著作權議題 | 楊兮鳳 | 王德育 |
論文出版年 : 2002
論文名稱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
論北朝的思惟菩薩 | 簡婉 | 王德育 |
臺灣加入WTO後對視覺藝術產業之影響暨因應之道 | 嚴碧梅 | 王德育 |
商品藝術化與藝術商品化之研究視覺藝術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| 陳建勳 | 王德育 |
台灣舞蹈博物館之建構:從舞蹈本質思考展示之呈現 | 王慕嫻 | 王德育 |
企業投資文化藝術產業之利基與建言 | 鄧淑玲 | 王德育 |
台灣兒童美術館之建構 | 張雅雯 | 王德育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