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資訊,共2023 年 10 月 6 日-2022 年 6 月 8 日

檢視導覽

活動 查看導覽

Today

桃花工作營 成果發表

✿桃花工作營::最後一天發表日程✿ 請按時間準時集合、入座,在桃花工作營發表結束後,有更多精彩的活動等著大家! 會下雨,請攜帶雨具、注意安全

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第十一屆畢業展

₍●₎ 做伙 Spark ◠◡ ✸ | 頻繁變動的喧囂世界中,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,群聚的邊界不斷地在改變,即便是展現個人,勢必也要與其他個體共同搭接,此刻我們為了共同目的集聚向外發聲——我們做伙。 | 在龐雜訊息之流中,眾多選擇刺激下的我們逐漸麻痺,我們透過創作拾起對於事件深刻的解讀與省思;做伙,就像一個逐漸成形的過程,我們透過自己的方式不斷地做,試圖與自己、他人對話,不同的形貌匯聚於此,交疊出屬於我們的姿態。 | [...]

山海基隆・內壢桃花——元智藝設地方藝術工作營

▍山海基隆・內壢桃花—元智藝設地方藝術工作營 不是社區營造,不是藝術介入,也不是地方創生。我們只是走入「地方」,和居民一起生活工作、創作學習。 「地方」的消失是台灣在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危機。地方的生活、文化和美學在全球化的過程逐漸消磨殆盡,地方的個性與特色不再鮮明活躍,只剩面目模糊、處處似曾相識的城和鄉。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走入「地方」,與居民一起生活工作、創作學習,希望能重現也重建屬於台灣地方的生活、文化和美學。我們也認為:走入地方是學校教育的根本,是同學們在大學求學過程中,探尋發掘真正深層文化血脈的最重要途徑。 2010年起,元智藝設系的第一屆同學就開始了在校園旁內壢里的地方工作,並且年年舉辦「桃花工作營」。2016年起又與基隆市政府合作「山海工作營」,在已經廢校的太平國小和鄰近的太平社區進行和居民朋友一起的「地方」工作。上課討論、創作工作、種植烹煮,歌唱演戲,重新認識生活的一點一滴,摸索琢磨屬於地方的生活、文化和美學。 今年夏天我們來到「新富町文化市場」-和萬華地方生活文化深刻結合的民間藝術中心,分享我們在內壢桃花工作營和基隆山海工作營的工作成果,歡迎大家參觀、指正。 #藝術教育與地方 #在地生活是文化的根 #內壢桃花工作營 #基隆山海工作營 [...]

山海港城的地方工作分享

在地方的工作,除了工作團隊的努力之外,還需要居民們的支持和鼓勵,對於地方建設的維護也需要居民的力量。無論是「星濱山——藝術共創」團隊還是「山海工作營」團隊,我們都在嘗試與居民合作,共享共創。如何與居民溝通,讓居民參與到地方的工作中,成為了地方工作團隊必須面對的問題。 本次活動邀請了「星濱山——藝術共創」的創辦人林書豪,和「山海工作營」總召柯濟昇,為大家分享在基隆海港和山城的工作,以及與居民的互動經驗,討論如何讓年輕人和學生與地方的居民合作共創。 關於講者 #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創辦人 |林書豪 生活於基隆,現為星濱山共創工作室負責人,星濱山海港學校創校人,且為2021永晝海濱美術館、2019 大魚來了插畫節、2018苔客上岸藝術節策展人。過去曾在2016年日本瀨戶內國祭藝術祭、橫濱黃金町實習,自2017年至今,在正濱漁港透過藝術共創參與行動計畫,引入「Creator [...]

2021遠東建築講座「歷史﹒人文﹒地方」國際論壇

2021遠東國際論壇「歷史、人文、地方」 地點: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2樓宴會廳 時間:11/19(五)09:00-17:30 論壇時程 08:40-09:00 報到 09:00-09:10 主持人- 阮慶岳 [...]

| 元智藝設×內壢里工作坊|在內壢——沽嚕工作坊_「膠藝所」 讓膠的流動、創每一種可能!

藝術與設計學系系上之課程於內壢里活動中心共同舉辦工作坊, 邀請到「立璽科技—膠藝所」指導膠應用上所創造的各種可能! 工作坊於12/01(三)、12/02(四)舉辦成果發表與創作分享! 歡迎有興趣的師長、老師們踴躍參與! 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  | 元智藝設×內壢里工作坊|   [...]

2021系列專題講座_張碩尹藝術家

今年藝設系邀請系列專題講座_張碩尹老師也是2021桃花工作營藝術家來系上授課四次的講座, 歡迎各位蒞臨參加 講者 張碩尹 藝術家 專題講座主題 11 / 24(三) 科技與技藝 [...]

第四屆「濕地藝術季|川流堆疊」1月8日展開

【台灣時報/記者張添福台北市報導】 第四屆「濕地藝術季|川流堆疊」  ,今年濕地藝術季以「川流堆疊」為題,邀請藝術家串連大漢溪濕地沿岸板橋、新莊、樹林等學校與社區,共同創作十四組藝術品,在新月橋下板橋端的新海人工濕地擴大展出。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黃琬雯教授帶領藝設系二年級劉美鈴、黃文俊、程家倩、吳宗益、裘宜榛、南宇恬、塗景昱及林子洺等人,參與濕地藝術季,展出 「川之云」。 城市的文明,通常與孕育這城市發展的母河mother river有很大關聯,不管是農林商工等產業,甚至是生活所需的用水,以及城市運轉所產生的污水和廢棄物,都與河流有很密切的關係。 黃琬雯說,大漢溪兩側的人工濕地主要由土層、水層和其中的生物層所組成,水循環、水淨化系統、生態系統在其中達到平衡,但人的視野與尺度很難看見這隱藏的循環系統,以及人工濕地對河川淨化和城市休閒的意義。盼藝術共創的參與者與訪客,藉由身體五感的體驗、參與工作坊、分享對大漢溪的記憶和盼望,來思考 「川之云」的創作,並與濕地和河流對話,聆聽她們隱而未顯的聲音。   [...]

Go to Top